您现在的位置:东台中学 >> 教研经纬>> 论文集锦>> 正文内容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5年09月15日 点击数:

新标准、新教材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转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给数学课堂带来强烈的震撼的同时,也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要求。

一、树立数学教学新观念

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知识的应用价值及活动理论上的教学新理念,呼唤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要求。

1、“学生主体观”

数学活动是学生自身生活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的结论,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同时,数学活动又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是学生在学数学,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决不只是模仿者。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在学生那里体现,不懂得学生能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不考虑学生作为主体的教,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教学工作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2、“师生互动观”

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与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认识到,在数学课堂中,师生双方要“捕捉”、理解对方的想法,双方要产生积极的互动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想法、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共同发展观”

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为了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同时,教学过程也必然促进了教师本身的成长。教学过程充满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认知、情感、价值等方面的冲突和互动。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教材的过程,而是师生从实际出发,利用更广泛的课程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和丰富课程的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二、定位自身新角色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角色必须要有新的定位,这就是: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角色转换。

“组织者”角色要求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 “引导者”角色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等。“合作者”角色要求教师要善于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如何扮演好上述新的角色确实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探讨和实践的课题,但关键是我们要认识到,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   正确理解把握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

在数学教学目标上,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目标,把过程性目标、情感体验目标摆在知识技能目标同等重要的地位。把知识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有机结合,体现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注重在素质教育目标下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淡化了某些非数学本质的术语和概念,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观点,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味道。

从长期效益来看,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使学生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同时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知识性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新课程关注大众数学,提供现实的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删除了原教材中许多“难、繁、偏、旧”的内容,增加了应用性强、更贴近生活、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新课程强调数学活动过程的重要性,内容的呈现与传统教材采取的“定义、公理——定理、公式——例题”的形式不同,倡导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

四、掌握评价新方法

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给一群学生“排队”以区分优劣,而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不是为了给学生找不足,而是为了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认识自我和建立自信。其次,评价的着眼点在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要多给学生正面的鼓励,即使对学生缺点的提醒也要注重策略。再次,教师要逐步发展出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既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最后,评价的手段和形式也应多样化,应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可以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等方式。

五、利用信息新技术

新的课程标准充分认识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这就是,数学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必须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internet手段在各类电子期刊、BBS论坛、专业网站、数据库中搜集教学资源、素材;要利用几何画板、flash、powerpoint等技术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利用个人主页数学、教师工作室等网络平台进行师生的交流和沟通。要熟练运用以上的手段,当然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积极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