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台中学 >> 教育天地>> 道德建设>> 正文内容

以 人 为 本,润 物 无 声

——浅谈班主任提升课程能力之人本教育实践策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6日 点击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培养的对象不同于工厂生产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会思维有感情的大写的人,教师工作的难度和魅力就在于塑造的是“灵魂”。去年学术节全校教师营造的是“生态课题”,今年强化的是“教师课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其精神实质就是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觉得就班主任工作而言“以人为本”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现将浅陋的认识和做法小结如下,以就教于各位方家。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需要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对学生的终身负责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每个学生都看着跟我们自身一样重要的大写的“人”!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合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教育工作才有意义,我们才能让学生愿学、乐学、善学,我们的努力才能事半功倍,作为班主任课程能力也才能得到提升

(一)创设人文环境,尊重学生主体策略

“人之初,性本善”,向善向上乃人之本性。人人皆有自尊人人皆需尊重。缺乏了尊重的教育,就是不民主、不平等的教育;舍弃了尊重,只剩下“严格”与“约束”的教育,只能培养“叛逆者”或“奴隶”。这两种学生对提升班级的整体实力都是不利的。教育需要尊重,要教育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本次高三个性元旦练习我班的作文题是“敬人者”,其初衷就是要让学生从身边找出“敬人者,人恒敬之”的实例,从而进行自我教育。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不能因他的成绩、表现而有所有不同。反观教育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教育在弘扬人性上仍有缺失。教育者面对优秀生“眉开眼笑”,面对中等生“不闻不问”,面对掉队的学生“冷嘲热讽”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是教育的悲哀。悲哀的根源就在于没有尊重主体的客观差异,尤其是对所谓的“差生”缺乏应有的尊重。人都是平等的,家长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中,老师没有任何理由冷落、呵斥、歧视他。班主任不能因为他学习不好,就对他全盘否定。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发现他们的个体优势。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小心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千万不能拿一杆尺子去量学生。

2、尊重学生人格。作为班主任,当学生在不经意间做出一件不太合乎常理的事情时,我们应表现出充分理解学生的积极心态。“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班主任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尊重学生的人格,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给学生重新审视、反思自己行为的空间,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3、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如果能把学生作为一个平等的权利主体对待,对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给予必要的尊重,那么我们就可以避免对学生造成的某些伤害。班主任要切记:不问过去,只看现在。给差生创造改变的环境、改变的条件。我在接到新班级的第一句话常常是“你们在我的眼中都是好学生,请用自己的表现来证明自己。”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从来不逼学生说他们不愿说的事。

4、相信学生的能力 在平时的管理中,很多事情都是可以交给学生去完成的。学生在成长中,他们的内心经历着跃跃欲试与惰性的较量,我们的教育行为就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发展倾向。他们独立行动,独立思考,才能体现他们的自我价值。

(二)走进学生心理,缩短心理距离策略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充满生机、积极向上的阶段,也是人生旅途中的“多事之秋”。他们富有成人所难以企及的想象力。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往往是前卫的,迎合时代的脉搏。心理心家从以下8个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学生心理的“双重性”“(1)思想上的开放性与内心的闭锁性;(2)目标上的时代性与需求上的享乐性;(3)认识上的自负性与情感上的自卑性;(4)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与分析问题的偏激性;(5)行动上的独立性与生活上的依赖性;(6)意识上的自主性与处事上的自私性;(7)思维上的求异性与心理的逆反性;(8)交往上的广泛性与情感上的冲动性。而在班级级工作中,许多班主任总是把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看成是纪律问题,随之而来的是教训,这种简单的做法无疑会疏远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其实我们能做的很简单:温柔的注视学生的眼睛说话时放慢语气时刻保持真诚的微笑批评学生前多问一个为什么这样备一个万能信息本,记录档案上学生没有的信息课后不妨来个“没大没小”,与学生聊天侃大山,甚至与学生一起吃饭,这些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走进学生心理,缩短心理距离策略。最简单易行的是在每一次批改作业或试卷时在作业本或试卷上真诚地表达你的感受,或赞扬、或期望、或友情提醒等,这是教师与学生心灵对话的最好机会,也是学生最欢迎的方式之一。我每年总把学校发的贺卡通过邮局寄给班长和科代表,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的支持,学生总是喜出望外,工作的热情倍高。

三.宽容激情冲动,人文胸怀处理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被学生的一些过激的语言、行动“刺激”着,作为班主任有些矛盾无法回避:大者如冲动性的打架,经常上网抄作业的答案;小者不穿校服,不去跑操,而且他们的理由似乎还很“充分”。这些事情无不考验着班主任的耐心和能力。这里介绍一种“超越在场”的理念共大家参考。所谓“超越在场”是指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和听到学生当前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而且超越当前给定的这些信息,了解行为发生的场景、前因后果等整体、综合的信息,即能从整体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从学生群体出发处理各种事件。

1以“超越在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激情冲动,体谅学生。如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换位思考,先设身处地帮学生难处说出来,这样他就会撤消心理防线,敞开心扉与你交流。

2以“超越在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激情冲动,宽容学生运用宽容的评价语言,教师走进学生心里,以“超越在场”眼光看待学生的激情冲动的原因,留给学生一份尊严、一份关爱,有时短短的一句话的表达和传递却是人文情感,学生就能感悟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既而就会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为师生关系改善创造了契机。当然,这种宽容不等于纵容,它是严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信任。

3以“超越在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激情冲动,尊重学生运用尊重的语言呵护了学生尊严,以“超越在场”眼光追问学生的激情冲动的深沉,留给学生一个塑造健全人格的契机。心理学认为:“少年时的个体的发展如具有适当的自尊心水平,将对他们整个青少年阶段的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反之,自卑的少年,尚未得到有效的矫治,就会对今后个性的发展带来挫折”,青少年的自尊心形成主要来自于外界对他潜移默化的评价,包括家长、学校、媒体等的评价,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权威的班主任的评价影响对其更为深远,这就是心理学上“皮格马利翁”效应。班主任给学生以梯子,使他跨上尊严的台阶。同时也传递了一个期望:维护你的自尊,你只要努力是一定能成功的,这种期望将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会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受班主任尊重和鼓励评价语言影响,学生群体对这个学生态度也会发生变化。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学会以正确的价值取向融入班级、融入社会,班级也会因此少了一个“反叛者”,将来社会也就多了一个和谐人格的人。

4以“超越在场”眼光处理学生的激情冲动,激励学生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根植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氛围。人文性评价语言主要表现在班主任时时注意用宽容的而不是苛刻的,用平等的而非专制的,用尊重的而非嘲弄的口吻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教育,使学生得到人文关怀。人的尊严能化解了学生的逆向激情心理,从而自觉地纠正自己的行为。

最后借他人一首诗与老师们共勉: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老师宽容了学生,拥有了班级的和谐、学校的的和谐、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相信老师们春风、春雨般的滋润,一定会使我们的学生像花朵般美丽,我们的学校也将永远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精神花园!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