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台中学 >> 教育天地>> 常规教育>> 正文内容

百年文化在新校区的继承与创新——2010级新生入学讲座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6日 点击数:

东台,是一座具有千年的文化教育底蕴的古城。北宋真宗年间,晏殊在西溪创办晏溪书院,在这里讲学授课,开创了东台办学的历史。

清朝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各地纷纷兴办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当时为翰林院修编的东台人夏寅官先生,辞任归乡兴学,创办了“东台县中学堂兼师范学堂”,这就是江苏省东台中学前身。

1905夏寅官先生创办“两堂”以来,东中历经风雨,沧桑变革,至今已经走过了百年以上的办学历程。而今的东中,已发展成为江苏省四星级学校、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性学校。2001年,为发展大计择址新建新校区,并于2003年秋建成。学校紧紧利用这一契机,在狠抓软件文化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硬件文化建设,不断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学校相继获得了“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化园林式单位”、 “江苏省扬子杯工程”和“盐城市精品建筑群”等称号。

同学们,当你们一踏进这个美丽的校园的时候,一定会感到很多的新奇,这里的建筑、山石、湖水、绿化一定会吸引着大家眼球,一定会发现,这里到处都显现出各种不同的校园文化,给我们以全新的启示。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的内容很多,现在我仅就学校的硬件文化建设,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注重体现学校建筑文化

建筑是一门凝固的艺术。寓教于境,寄情于景,创造一个优美而和谐的校园建筑艺术形象,可以激励和教育师生“爱学”、“勤学”“敬业”、“精业”,“成人”、“成才”。

体现学校特点的选址和总体布局。(鸟瞰图)(选址:按照国家颁发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执行,地理位置优越,地质条件好,交通方便,地势开阔平坦,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排水畅通,环境设施和公共设施易于完善,无污染源。周边环境对办学十分有利,近域内无工厂,不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电台、电视台等不利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场所毗邻,远离204国道和新长铁路。)学校占地213亩,校区内由一条南北向的大路将校区分成东部建筑区和西部运动区,一静一动,功能独立(曾有人提议,为增加城市景观,要求把目前的建筑区和运动区对调,因西侧东亭北路为城市交通干道而被否定)。东部由南向北又分为行政区、教学区、生活区。办公楼、图书楼、艺术报告厅等建筑在南入口处围合成一个半圆形广场,给人以特有的亲和力。学生生活区与教学区之间以池塘、绿化隔开,是益智、怡情、游息的好去处。学校总体布局呈现了悠久的办学历史与现代化的建筑相结合;运动形态与静止形态相结合;整齐划一与错综布置相结合;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相结合;校园绿化与艺术景点相结合;四季常绿与体现季节变化的特点相结合。校园绿化注重“点”的凸现、“线”的排列和“面”的普及,兼顾品种、颜色、空间层次的搭配。主要路道三横两纵形成了“香樟路”、 “银杏路”、“玉兰路”和“法桐路”、“国槐路”。

    体现学校文化的建筑设计。学校建筑群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诠释建筑功能的多重性,贯彻重视交流空间创造的新理念。沿主轴线从南门入口的半圆广场到办公楼交流大厅,从教学区六道连廊到内庭院、平台,形成了丰富的变化空间,与教学、服务设施融为一体,为人们聚会、接触、展示、休息、交流以及外界参观,提供了多个共享场所。交流大厅上方呈圆形,地面呈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大厅内八根石柱、地面上四个方框图案,寓意 “四平八稳”。主大门的设计,简洁轻盈,校牌上收集的毛泽东书法“江苏省东台中学”七个大字,遒劲雄浑,大气磅礴。电动伸缩门下方以青蓝石铺贴,寓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校门、办公楼图)建筑设计中,没有过分追求单幢建筑的新奇与个性,而是采用统一和谐的造型元素和母题,通过错落有致、凹凸相间、虚实对比的变化,体现建筑的造型美。整个学校以“哈佛红”为主色调,间以白色和绿色,热情、明快、活泼。(教学楼图、餐厅楼图、生活区图)

体现学校个性的环境建构。学校环境设计有四个重点区域:主入口广场、中庭院广场、教学区四个小庭院和人工湖景点区。(主入口广场图)主入口广场分为东西两半,地形对称而景观布置不均,体现了整齐中的错综美。进入校门直至内庭后院的地面,全部用石头铺成,寓意踏“石”进步。两侧为绿化和雕塑,配以弧形池塘、瀑布、涌泉。瀑布背后是一座升高的交流平台,以石材铺贴并以草坪相间。屏风与办公楼相应的弧形,体现了建筑的序列性和延续性。中庭院广场北端有一座特大的山石,西侧是一个细长的池塘配以叠瀑涌泉和学校的徽标灯光。四个小庭院内,绿树掩映,花香四溢。(水景图)人工湖宽窄有变,水陆交错,其间小桥流水、楼台亭阁、翠树鸣鸟、山石游鱼、桃李芬芳尽显风采。用太湖石堆成的假山,体现出瘦、皱、漏、透的生动形态。有山有水的景观设计,既体现了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古代文化品味,又体现了我们学校环境建设的新追求、新境界。

二、注重凸现学校精神文化

新校建筑气势恢宏,风姿独特。然而,在建成后近两年的时间里,室外并无一字一句,没有任何艺术装饰。我们认为新校建成了,要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必须经过缜密的规划和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设计。为此,学校邀请了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教授主持规划设计。

凸现学校的办学理念。(石屏风图)南入口广场石贴屏风上,用中英文黑体字刻着“让我们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的办学理念。百年办学,使东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办学理念中的“我们”既是指所有的东中人,又包含学校本身。王校长曾经用“四个没有”的强校策略来诠释这个办学理念。这“四个没有”是:“没有水平的管理是毫无作用的,没有思想的教学是毫无价值的,没有进取的学习是毫无希望的,没有质量的数量是毫无意义的”。“四个没有”现已收入《今人惊语,今语惊人》一书,被称之为“很有道理的四句话”。

凸现学校的“勤”字校训。(镇校石图)中庭院广场北端形似“山”形、又似笔架的巨石上,刻着一个篆体的“勤”字,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们学校的校训用一个“勤”字概括,涵盖了“勤恳做人,勤勉工作,勤奋学习,勤俭生活,勤劳积累”等多方面的内容。 “勤”字用篆体刻成,不仅显得字体古朴,更显出百年东中人勤奋学习的历史渊源。 学校主雕塑“天道酬勤柱”同样也是突出以“勤”的校训为主题的。(名人墙图)两个名人墙上,摆放着八本翻开的大石书,书的左侧上方为中外文化名人头像,头像下方刻有名人简介。书的右侧为中英文名人名言。这些名言警句,有的教我们怎样做人,有的教我们怎样学习。在名人墙的背后,刻有各种字体的、排布不均的、大小不一的40个“勤”字,暗示着在每个名人的背后,无一不是通过勤奋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学校还在校园内的花木丛中,散放着一些山石。石上镌刻着毛泽东、高二适、林散之、赵朴初等大家的书法作品,让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受到教育和激励。(石刻书法作品123图)

凸现学校的精神追求。(夸父逐日12图)报告厅南立面的大墙上,是一幅由吴为山教授创作的“夸父逐日”锻铜浮雕图案,这样的设计既显示出大气,又显示出深刻的内涵。浮雕是以变形篆体字来表述“夸父逐日”的故事,生动地勾画出夸父奋起追赶太阳的画面。这个故事是说:夸父追赶太阳,追至太阳身边,因炎热而口渴,喝干了江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饮沼泽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弃于路边,竞长成一片桃林。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个故事:只有懂得和太阳(时间)竞赛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才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再回到我们的雕塑上来,从浮雕的画面看,“夸”字表现一人居于高台之上蓄势待发;“父”字为一人跨跃向前;“逐”字上部的巨长手臂,指向太阳,寓意只要坚持不懈,成功指日可待。整个画面,又仿佛一群人洒下一路辛勤的汗水,奔向太阳。一个古老的神话,就这样被演绎成现代有志青年奋力追求光明、追求理想的壮丽进军图;浮雕下方,是吴为山教授书写的“夸父逐日”神话故事原文石刻书法作品,大家散步时,可以去欣赏欣赏。大型浮雕和石刻书法,体现了百年东中人“永不言弃,永无止境”的精神。(曾看到《青年文摘》上有这样一篇文章,美国纳尔逊中学门前有两尊雕塑,一个是鹰,一个是马。人们都以为鹰寓意着前程无量,马寓意为马到成功。其实雕塑本身为一只饿鹰和一匹剥了皮的马。也是通过两个故事来表达的两个不同的境界。鹰是为了追求万里的远大目标,中途不顾劳顿,不顾觅食,一直向前飞翔,以至忘记了觅食的方法,在第四天的时候就被饿死了,通过这个故事,说明鹰的那种永无止境、永不放弃的精神,与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同工异曲之妙。而这匹马呢,本来是一个磨坊里的马,因为嫌活太多,而要求上帝把它放到一个农家,上帝满足了它的要求把它放到了农家,可在农家的活儿虽然少了,吃的却差了,结果它又嫌不足,要求上帝再给它换主……,就这样换来换去,最后它被换到了一个皮匠店里,在这里吃得好,不用做活,养得膘肥体壮,但最终结果呢,却是被皮匠剥了皮,制成了皮革。这个传说,当然是对懒惰者的一个讽刺。这一褒一贬的两个雕塑,树立在纳尔逊中学的门前,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鼓励求学者,不断地发扬永不言弃、永无止境的精神,批判和摒弃懒惰闲散的作风。)

凸现学校教书育人的内涵。(校标图)

三、注重再现学校历史文化

东中校园里可谓处处皆文化。就连升旗台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旗杆高度1905厘米,寓意学校开办于1905年。在新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运用不同的形式来再现学校的百年历史。

用文字表述再现学校的历史。刻有办学理念的石贴屏风的背后,镌刻着扬州大学李坦教授用文言文撰写的《江苏省东台中学碑记》,开篇从北宋晏殊、范仲淹两丞相在东台兴学述说起,然后分发轫之期、承续之期、救亡之期、发展之期、腾飞初期五个时期,分述学校各个时期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绩效。同学们可以抽时间去看一看。(碑记12图)

用雕塑图案再现学校的历史。(天道酬勤柱12图)16.8高的百年纪念柱是吴为山教授的又一件力作,是以“百年树人,世纪东中”为主题,百年东中的沧桑巨变为素材,东中的校训“勤”为重要表现对象的。外贴材料采用与学校主色调“哈佛红”相近的“九华红”石材;以九级石阶为基座(隐喻教师为老九),表征教师是创造辉煌校史的主人;以反映校舍变迁的三幅青铜浮雕图案来表现东中的百年校史(三幅青铜雕塑校区123图)(1905年起的文昌阁即魁星楼校区,1941年起的旗杆巷校区,1952年起的学府西路校区,2003年起的新校区就是学校目前的现状);以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先生篆书的 “百年树人,世纪东中,学海无涯,天道酬勤”十六个字,用青铜铸制镶嵌在纪念柱的四个面上,鼓励百年东中的学子们勤奋好学,积极向上;以一朵硕大的锻铜鲜花盛开在柱顶,承接阳光雨露,滋润着祖国未来的花朵;花瓣上镂空刻着8 “勤”字,寓意着“天道酬勤”——百年东中的学子,只要勤奋学习必定会有成功的硕果来报效祖国。从柱顶向四个侧面均有流水向下缓淌,标志着以“勤”为训的校风将如终年不息的涓涓细流,源远流长。

用青铜铸鼎纪念百年校庆。2005118,是我们学校的百年校庆纪念日,学校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来自各国各地的东中校友欢聚一堂。市委市政府为此专门制作了青铜大鼎赠给东中,以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这标志着已经走过百年的东中,将会进一步继承优良传统,以勤为训,以让我们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为目标,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

用校史陈列再现学校的历史。在百年校庆之际,学校完成了校史陈列室的建设和布置。校史陈列室记述了清末翰林、著名学者夏寅官先生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毅然返回故里,于东台城东首的文昌阁(又名魁星楼)创办东台第一所官立中学——“东台县中学堂兼师范学堂”,表现了学校经历满清、民国、共和国三个时代,走过新、旧两次民主主义革命的风雨历程。其间虽然校名数经迭更,校址几度迁徙,但学校各个历史时期的脉络非常清晰:学校于1905118的开校时间明确;每一时期始终保持着公办性质;校牌上始终可见“东台中学”四个大字;36任校长前后传承,弦歌不断。校史陈列内容共分校史沿革、素质教育、办学特色、内部管理、园丁风采、桃李芬芳、合作交流和领导关怀八大部分,突出了学校的三个办学特色:一是建构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框架,努力让学校和每一个东中人都得到发展和成功;二是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充分发挥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广播电台和班级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功能;三是实施“严”“细”“实”“精”“新”“快”的常规管理。

同学们,我们学校的文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化和历史文化建设,都是以校训“勤”为主线,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各个历史时期始终的。仅从硬件上,在校园内还可以看到这样几条标语:“思想决定境界,勤奋造就未来”,这是东中人思想境界的体现,是“勤”的起因;“永不言弃,永无止境”,这是东中人毅力的体现,是“勤”的过程;“我强,我能,我行”,这是东中人能力的体现,是“勤”的结果。在“勤”的校训激励下,东中人一定能够实现“让我们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这一理念。希望同学们在三年的学习期内,勤奋,勤奋,再勤奋,三年后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圆满的成功!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